
空气能纳入可再生能源体系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空气能的应用场景正在从家庭供暖扩展到公共建筑、工业余热回收、农业烘干等领域。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特性,在“减煤降碳”和“清洁取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通过“煤改电”工程推广空气能,累计减少燃煤超1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0万吨。
而此次北京将空气能明确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并提出在新建或改造供热、供冷系统中优先采用空气能技术,推动其与传统能源的联动发展,并将享受标准化补贴。这为空气能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行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空气能供热占全市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比重约为56%,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达14550万平方米。空气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条例》还明确支持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装备及新材料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为纽恩泰等空气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空气能企业还可参与所有可再生能源专项招标,深入央企国企等大型清洁能源招投标项目。
可再生能源布局的深度参与者
作为空气能行业领军品牌,纽恩泰在推动空气能技术普及和政策落地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早在2012年,纽恩泰董事长赵密升便敏锐捕捉到空气能入选国家节能补贴惠民工程的契机,积极推动行业申报政策红利,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
随后,纽恩泰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率先布局北方清洁供暖市场,成为“煤改电”工程的主力军。据统计,在2016 年至 2020 年间,纽恩泰连续中标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天津、东北、西北等多地数百项 “煤改电” 工程。

在河北赵县400万㎡集中供暖项目中,纽恩泰空气能热泵以“5年0故障”的运行表现,树立了行业标杆。截至目前,纽恩泰已为北方近百万家庭提供清洁供暖服务,累计减少碳排放数百万吨。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空气能技术的可靠性,也为北京市此次将空气能列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力支撑。

空气能产业再迎发展“春天”纵观我国对空气能的认知历程,其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5年,我国发布《空气热能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的指导手册》,多省将空气能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2017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明确空气源热泵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范畴,利用的能源形式被定义为“空气热能”。

2021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进一步将其列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标志着空气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正式认可。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文件 ,明确将空气源热泵纳入可再生能源技术,意味着从政府管理层面达成共识。

而今空气能被北京市列为可再生能源,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能源转型的风向标。从“煤改电”到“双碳”目标,纽恩泰空气能等龙头企业正从清洁供暖的先锋,成长为零碳建筑和能源结构优化的核心力量。未来,空气能行业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能技术将为空气能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共同书写能源转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