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乡村振兴政策导向趋势背景下,建筑师们正在利用AI创新设计理念和自身的专业能力手法,重新定义低碳健康乡村建筑的角色与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回应乡村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还通过现代技术与材料的应用,创造出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空间,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一、绿色低碳乡村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于2022年6月30日审议通过,明确了到2030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格局,2060年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该方案强调了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并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农房和零碳农房。这一目标不仅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是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北京康居云建科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杰指出:“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农房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促进了城市废弃物循环资源回流利用,也是乡村振兴、发展低碳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尽管政策利好,如何大面积社区化推行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利用AI与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色建筑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低碳乡村建筑的目标,利用建筑(家装)产业链行业节点数字化记录存证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确锚定建材与大家居碳源、碳足迹、建筑碳汇与低碳建筑设计意识这三个关键环节,可以做好新农村建设开发、过程管理、安全监督及绿色低碳健康引导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精准定位碳排放
利用数字化记录存证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追踪建筑材料的来源及其碳足迹,确保选用低能耗、环保型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
2、优化设计与施工流程
AI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浪费。例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模拟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
3、提升能源效率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如IERS(智能环境响应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并调整建筑物内部环境参数,降低能耗,提升居住舒适度。

三、面临的挑战与解决路径
尽管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绿色低碳乡村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障碍:
1、人口流失问题
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许多村庄只剩下空巢老人,使得部分农房荒置无用。对此,沈杰建议将乡村建筑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技术和资金门槛
虽然AI和数字化技术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而言,初期投入成本仍然较高。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顺利过渡到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3、多方参与机制
为确保绿色低碳乡村建筑项目顺利实施,需建立健全的社会多方主体参与机制,促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及农户之间的紧密合作。中国家装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思敏强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低碳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应用,绿色低碳乡村建筑必将在低碳、绿色、可持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北京康居云建科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劼认为:“虽然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结合社会各界力量,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低碳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
此外,珠海康居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文作为BIM设计专家,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在家装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他表示:“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业务模式优化,我们将继续引领家装行业的未来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总之,绿色低碳乡村建筑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在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绿色、和谐、繁荣的新农村图景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建材之家)